1 1

現 況 — 台灣養豬業的共同挑戰

近年來,台灣畜牧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。
極端氣候加劇環境不穩定,細菌與病毒快速變異,飼養成本持續攀升,農場經營難度日益增加。其中,最困擾豬農的環節,就是 離乳小豬的育成率
5至9週齡 的關鍵時期,小豬折損率最高,一旦遇到疾病爆發,育成率甚至可能跌破 50%,直接影響農場效益與整體產業競爭力。
同時,全球正邁向 動物福利與環境永續 的養殖潮流。台灣在減少藥物與抗生素使用的同時,仍必須提升育成表現,這讓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。
我們相信,解方就在於 強化小豬免疫力,從源頭建立健康基礎

小 豬 的 免 疫 力

小豬的免疫力分為「被動免疫」與「主動免疫」兩個階段:

5116 3 1

「被動免疫」源自小豬在產房時,吸食母乳獲得的免疫球蛋白與移行抗體所形成。

5116 3 2

「主動免疫」 則是源自小豬接觸到環境中的病原(病毒、細菌、疫苗抗原),其免疫系統會開始辨識抗原並產生自己的抗體。

免 疫 缺 口

若「被動免疫」與「主動免疫」能順暢銜接,小豬在離乳後面對疾病可以有很好的控制,然而目前台灣面臨極端氣候,夏季的熱緊迫相較以往為時更長且嚴峻,導致母豬在哺乳期採食量下降、泌乳量與品質變差,造成小豬的「被動免疫」提早下滑趨近於零,同時小豬離乳後面對緊迫無法及時累績足夠的「主動免疫」,最後出現了「免疫缺口」。

5116 3 3

離 乳 緊 迫

離乳緊迫的來源
營養變化:母乳轉換成固體飼料,乳糖、乳蛋白突然減少,植物性原料增加。
環境改變:從產房移到保育舍,溫濕度、氣味、噪音不同。
社會應激:與母豬分離、混群打鬥,增加壓力。
這些壓力會引起小豬 皮質醇上升,直接影響腸道與免疫功能,並且出現以下三種問題

➡️  能 量 缺 口
小豬來到陌生的新環境心情上會受到影響,加上在過去在產房階段的主要食物來源是「母乳」,
從液態母乳轉換到乾式飼料會出現所謂的「換料緊迫」導致小豬採食量下降,採食的下降出現的
「能量缺口」會造成離乳小豬在4-5周齡的階段出現生長遲緩或者停滯。

➡️  腸 道 受 損 & 絨 毛 萎 縮
腸道受損的機制
腸絨毛萎縮
• 正常腸絨毛負責養分吸收。離乳後因斷奶緊迫,腸絨毛萎縮、隱窩加深。
• 吸收面積下降,營養利用率降低。
消化酵素不足
• 乳糖酶、蛋白酶分泌量不足,導致乳糖與蛋白質消化不完全。
• 未消化物質進入後段腸道,被壞菌利用,破壞腸道平衡。
腸道屏障受損
• 壓力導致腸上皮細胞緊密連結(tight junction)破壞。
• 「腸漏」(leaky gut)增加,細菌與毒素易進入血液。
腸道菌相失衡
• 有益菌(乳酸菌、雙歧桿菌)下降,有害菌(大腸桿菌、梭菌)增殖。
• 容易產生毒素與代謝物,加劇下痢。

➡️   離 乳 後 下 痢
滲透性下痢:未消化的乳糖/澱粉增加腸道滲透壓,水分滯留 → 稀便。
分泌性下痢:病原(如大腸桿菌ETEC)分泌腸毒素,刺激腸上皮分泌電解質與水分。
吸收性下痢:絨毛萎縮 → 吸收能力不足。
斷奶後 3–5 天內,容易爆發下痢潮,造成成長停滯甚至死亡率上升

以上3種情況,便是目前無法在小豬離乳後及時累績足夠「主動免疫」的原因

UMAMI 酸甜鮮香 弱小豬的最愛

酸 味
天然防護

5116 immune system

乳酸 & 有機酸
抑制病原菌
提升味覺敏感度

甜 味
愛吃動力

5116 sweets

寡糖 & 單醣
增加飼料接受度
讓小豬主動採食

鮮 味
喜好風味

5116 umami

游離胺基酸、小肽、核苷酸
模擬母乳風味
讓小豬自然喜歡

酸甜鮮香三重奏 弱小豬吃得下、長得快、育成率更高

🎯 酵乳寶的「UMAMI」 酸甜鮮香 ➡️ 提升弱小豬食慾
病弱的小豬因為體內的發炎反應造成食慾大幅降低,這樣的情況在保育舍小豬是不樂觀的。採食的下降會使小豬體內無法供應免疫細胞能量去抵禦疾病,死亡率會非常高。

酸味來源

乳酸:乳酸菌(Lactobacillus)發酵澱粉、乳糖生成 → pH下降,帶來清爽的酸味。

乙酸、丙酸、丁酸:部分菌種(如酵母、厭氧菌)代謝副產物 → 複合型酸味。

👉 酸味的作用:抑制病原菌、提升小豬對酸甜味的敏感度。

 甜味來源

可溶性寡糖:發酵過程中,澱粉/纖維部分水解成寡糖(如葡寡糖、果寡糖)

單醣:葡萄糖、半乳糖等未完全被菌利用的部分。


👉甜味的作用:增加小豬對飼料的接受度

鮮味來源

• 游離胺基酸:發酵蛋白原料(豆類、乳製品、碳水化合物)
• 蛋白質分解 → 釋放麩胺酸、天門冬氨酸。
小肽:發酵過程產生的二肽、三肽,具有鮮味特性。
核苷酸類:酵母自溶產生的 IMP、GMP 等核苷酸,與麩胺酸協同,放大「鮮味」。

👉鮮味的作用:模擬「母乳風味」,提高小豬對飼料的天然偏好。

酵乳寶5116 豬尾勇    離乳小豬的最佳選擇

🎯 酵乳寶的核心技術:預消化技術發酵大宗穀物
預消化技術的定義是將品質不穩定的大宗穀物原料,預先在動物體外進行微生物發酵分解。
大地系統所研發的酵乳寶,選用微生物厭氧發酵的預消化技術,將飼料原料從大分子的碳水化合物(玉米)、蛋白質(黃豆、動植物性蛋白原料)、油脂(沙拉油、魚油)降解為小分子的單醣、胺基酸小肽、脂肪酸。弱小豬在緊迫階段餵飼此種預消化過的飼料,吃進體內的飼料能在小豬體內以「低負擔」的消化途徑,提高消化效率吸收飼料營養。

此外,預消化過的大宗穀物原料可完美的地結合精準平衡化的胺基酸配方,降低弱小豬腸道中的「未消化物」,保育舍中糞便裡的未消化物一旦減少,場內壞菌滋生的機會也會大幅降低,改善保育舍的環境空氣與菌相。

🎯 原料選用&設計:低蛋白、精準胺基酸平衡配方
低蛋白配方不僅是環境永續經營的方法之一,更是在緊迫壓力下恢復病弱小豬健康的選擇。
過去小豬飼料當中的蛋白選用如下:

動物性蛋白成分&特色
血漿蛋白免疫活性成分,可提升斷奶小豬抗病力與適口性。
乳清粉高乳糖、好適口性,幫助小豬由母乳過渡到飼料。
全脂奶粉、
脫脂奶粉
高品質蛋白,但價格昂貴。
血球蛋白粉/
血粉
價格比血漿便宜,但消化率和適口性較低。
魚粉含平衡胺基酸與消化佳的蛋白。
但腥味大、來源品質差異大,需注意氧化與適口性。
植物性蛋白成分&特色
豆粕最常見的蛋白來源,性價比高。
脫皮豆粉/
膨化豆粉
經過加熱處理後抗原蛋白下降,對小豬腸道較安全。
大豆濃縮蛋白比豆粕安全,不會刺激小豬腸道。
發酵大豆蛋白抗原蛋白去除,消化率佳,適合斷奶小豬。
酵母粉含有核苷酸、β-葡聚醣,可提升腸道健康與免疫力。

酵乳寶 5116   豬尾勇

在低蛋白配方當中蛋白選用原則以「最低抗原、最高消化效率&速度、功能性」為基準,
添加多種人工合成必需胺基酸與支鏈胺基酸,達到營養平衡與免疫強化。

除了使用獨家的預消化發酵技術,將原料抗原處理完善,讓弱小豬在吸收無負擔以外
酵乳寶 5116  豬尾勇 在添加劑的使用上,也做到了功能性的組合搭配:
有機酸:針對飼料保鮮與壞菌的調控,創造壞菌不易生長的環境,抑制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等壞菌的生長。
短鏈脂肪酸
•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,可促進絨毛發育與修復。
• 改善腸道屏障功能,降低「腸漏」的可能性。
• 透過增厚腸黏膜與絨毛高度,提高氨基酸與礦物質吸收率,進而提升吸收效率。

複方中鏈脂肪酸:
• 能直接破壞病原菌(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、鏈球菌)的細胞膜。
• 抑制炎症因子,降低免疫能量消耗,提升免疫細胞功能(巨噬細胞吞噬作用)。
• 作為表面活性劑型態,可插入細菌細胞膜 → 造成滲透性增加 → 細胞死亡。
• 破壞帶膜病毒的外膜,如 PRRS、PEDV、TGEV。
• 有助於降低呼吸道與腸道病毒感染風險。

短鏈脂肪酸
• 小腸絨毛上皮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,可促進絨毛發育與修復。
• 改善腸道屏障功能,降低「腸漏」的可能性。
• 透過增厚腸黏膜與絨毛高度,提高氨基酸與礦物質吸收率,進而提升吸收效率。

免疫球蛋白:
• 快速吸收,針對弱小豬可以恢復生長進程。
• 延續被動免疫在小豬體內的效果,能夠補足離乳後的「免疫缺口」使疫苗計畫更成功。
• 帶動原料的吸收,提升整體飼料的吸收效率。

5116 3 4

🔔 使用建議
* 對象: 離乳弱小豬
* 外觀判斷: 皮毛粗剛、見龍骨、下痢或厭食。
* 用法: 以完全飼料放式餵養 14–21 天,可於小豬糞便與體態發現改善。

5116 3 5

✅ 養豬場實證
📣多位畜牧場前輩使用產品後的回饋:
💁🏽‍♂️老闆A:“ 弱小豬吃得起來,溫差若不大,7-10天就能離開病豬欄。”
💁🏻‍♂️老闆B:“ 具有天然發酵香氣,針對病弱小豬的採食增加顯著。”
💁🏽‍♂️老闆C:” 粒狀大小6mm的軟顆粒能使小豬在採食的過程不會造成浪費”
💁🏻老闆D:” 離乳換料的時候可以無縫接軌,小豬沒有退料,採食量更高”

🚀 結論
酵乳寶5116-豬尾勇 = 養豬場離乳小豬的守護者
✔️ 吃得多、長得快、活力高
✔️ 提升育成率,降低飼養風險
✔️ 為豬農創造更高收益
👉 馬上聯絡我們,給小豬更健康的開始